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提升贺州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影响力,我院师生于2025年7月初组成“桂东农韵·光影赋能地标农产品实践团”,分赴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与钟山县英家村,开展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,以影像力量记录传统农韵,探索产业振兴新路径。
光影聚焦“南乡鸭”:记录从田间到餐桌的旅程
7月6日,在纪录片学院副院长韦庆林、教研室主任张鑫带领下,实践团首站深入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。师生们走进养殖户覃锡敢、覃妹娇家中,用镜头全方位追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“南乡鸭”的养殖脉络——从晨曦中的鸭群放养、传统养殖工艺,到农户的辛勤劳作与独特烹饪技艺,均被细致记录。韦庆林阐释拍摄理念时强调:“我们力求‘真实性+艺术性’结合,展现南乡鸭从生长到餐桌的全过程,传递其独特价值。”养殖户覃妹娇分享了宝贵经验:“南乡鸭喝山泉、食稻谷鱼虫,原生态放养和长周期养殖成就了紧实鲜美的肉质,品质坚守是关键。”她的朴实话语让学子们深切感受到深厚的农耕智慧与乡土情怀。

图为制作腊鸭过程

图为活动合照
镜头探寻“英家味”:守护古法技艺,香飘万里
7月7日,实践团在张鑫主任带领下前往钟山县英家村,探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——英家大头菜的核心产区。团队深入产业示范区,通过实地拍摄与深度访谈,记录了大头菜独特的种植环境、珍贵的古法腌制工艺,并调研了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。示范区工作人员陈逸龙在交流中指出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:“既要守护传统技艺与文化根脉,也需把握市场与传播趋势。目前‘英家味道’虽有多种渠道,但知名度仍需提升。期待通过创意传播让独特风味香飘更远,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增收的双赢。”

图为工作人员陈逸龙为实践团队介绍英家大头菜

图为钟山县英家大头菜产业示范区合影
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是我院践行科技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。通过组织师生运用影像科技手段,深入记录“南乡鸭”“英家大头菜”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技艺与文化内涵,助力提升其品牌价值与市场影响力。学院将持续搭建平台,鼓励青年学子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,引导他们以镜头和笔触讲好乡村故事,赋能特色产业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智慧力量。